京剧《乌龙院》又名《宋江闹院》题材取自《水浒传》第十九回及明许自昌《水浒记》传奇。该剧情节紧凑,戏剧性强,矛盾尖锐激烈,人物性格丰满,堪称经典之作。1920年5月,周信芳在上海丹桂第一台首演全本《乌龙院》,在“闹院”与“杀惜”中间加入“刘唐下书”。
最早的唱片可能是路玉珊、王雨田1908年左右在百代公司灌制的,韦久峰在1909年左右灌制的2面利喴唱片,在当时很少一出戏灌制2面,因为早期的钻针唱片大多是单面的,往往一出戏也就灌一段。
韦久峰生于1872年,是票友下海,宗法“孙派”,曾经与孙菊仙同台配戏,足见其学习“孙派”是有出处的。
刘鸿声(1874~1921)在百代公司灌制了2面,宗“刘派”的名票刘叔度(1894~1942)也灌制了1面,正好补齐了出场的【四平调】唱段。
虽然谭鑫培先生以及谭小培、王又宸、言菊朋等“老谭派”继承者并没有留下《乌龙院》唱片,但同样宗法“老谭派”的罗筱宝(1895~1926)、贯大元、夏山楼主等都灌有唱片,说明“老谭”当年也演过此戏。管绍华(1902~1981)与梅门弟子魏莲芳合作灌了4面唱片,足见对此戏之喜爱。
在“前四大须生”中,高庆奎、马连良经常贴演《乌龙院》,而余叔岩也在长城公司灌过唱片。研究“余派”仅有的18张半唱片里就有1面《乌龙院》的【四平调】,余门弟子杨宝忠、李少春也都演出,但后来的“余派”传人倒是很少演了,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京剧院的耿其昌演过此戏。
《乌龙院》剧照 高庆奎 扮宋江 李慧琴 扮阎惜娇
李少春、侯玉兰《乌龙院》
耿其昌《乌龙院》
“四大须生”中,马连良是精于唱念并且擅长做工的突出代表,他的《四进士》《青风亭》《乌龙院》《打严嵩》《铁莲花》《十道本》等与周信芳一样,也是其代表作,尤其是与筱翠花、马富禄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。“马派”传人安云武、“筱派”传人秦雪玲等曾合作演出过此剧。
马连良,筱翠花,马富禄之《乌龙院》
马连良、李玉茹《乌龙院》
在“四大须生”中,还有一位也擅演《四进士》《乌龙院》《十道本》等戏,那就是奚啸伯。最早奚啸伯和管绍华等,都是北京的名票,后来先后都下海,成为专业演员,并且奚啸伯在拜言菊朋之后,又广泛吸收余派、马派的特点,逐渐自成一家。
欧阳中石、吴素秋《乌龙院》
解放后,奚啸伯与旦角名家吴素秋有一度在北京长期合作,经常演出《乌龙院》,到了河北之后,与旦角杨慧云也合作演出过。其弟子欧阳中石在纪念奚啸伯诞辰75周年时与吴素秋、钮骠、奚延宏合作演出了此剧;“奚派”再传弟子张建国、张建峰等也演过。
以上可见,《乌龙院》作为一出传统戏,历代名家都有演出,老生留下唱片的就有孙、刘、谭、余、马、奚等各派,但现在的舞台上最常见的是“麒派”。
杨小朵《乌龙院》
对于此戏的旦角,早年杨小朵(杨宝忠的父亲)、路玉珊、筱翠花等,后来陈永玲、童芷苓、李玉茹、吴素秋、赵晓岚,再后来宋长荣、孙毓敏等荀派传人以及台北魏海敏、昆曲名家梁谷音等也皆擅演。
这是因为早期的《乌龙院》主要就是“闹院”“杀惜”两场,周信芳先生演出时进行了加工整理,解放后又再次进行完善,删除了老戏中把宋江演成嫖客及情杀的描绘,增加了“晁盖坐帐”和“刘唐下书”两折戏,突出宋江同情梁山,也为后面宋江杀阎惜姣的原因埋下伏笔。
同时,刻画了阎惜姣是个放荡狠毒、忘恩负义的反面人物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逼迫宋江,最终导致悲剧发生。
周信芳《乌龙院》1961年拍摄电影
周信芳对于此剧的加工和完善后,丰富了人物的心理内涵,剧中许多表演脍炙人口,被视为经典范本。“刘唐下书”“坐楼杀惜”两折在1961年被拍摄成彩色影片,更使得“麒派”《乌龙院》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。
“麒派”传人对于《乌龙院》这出戏是作为经典代表作加以继承的,大凡传承者都能演出《四进士》《追韩信》《乌龙院》《打严嵩》等。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传统戏演出之后,“麒派”《乌龙院》是京剧舞台上的常演剧目,一方面是因为此戏在唱、念、做等方面都非常突出,演员很有戏;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戏人物不多,易于排练和演出。
周少麟、童芷苓、孙正阳《乌龙院》
《乌龙院》留有演出录像的二代传人有周少麟、萧润增、小麟童、董春柏、孙鹏志等,三代传人有陈少云、裴咏杰等,四代传人有王志钢、郭毅、于同辉、鲁肃、杨曦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