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僻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隐藏着千百年的智慧与历史。今天,我们将带您探寻一个生僻字——荛,解读它的读音、含义,以及关于荛花的独特魅力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吧!
一、荛怎么读,是什么意思?
荛(ráo),它的读音同“饶”,是一个形声字,从草,尧声。本义为柴草,引申为采柴草的人,也指草野之意。在古代文献中,荛多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,也用来比喻朴实无华、扎根民间的品质。
二、荛花的介绍
荛还有一个读音为yáo,荛花 yáo huā也读ráo huā。即一把香,一种荛花属落叶灌木,高1米多,枝叶均对生,叶椭卵形,全缘,花黄-色可入药,核果黑色。其茎皮纤维是造纸的原料。
三、与荛字相关的词语
荛牧(ráo mù):打草与放牧。亦指打草与放牧的人。
行牧且荛(xíng mù qiě ráo):这个词出自唐代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中“童区寄者,郴州荛牧儿也。行牧且荛。”"童区寄者"意为名叫区寄的孩子,"郴州荛牧儿也"表示他是郴州地区的一个放牛打柴的孩子。"行牧且荛"描述了他一边放牧一边打柴的生活状态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名叫区寄的孩子,是郴州地区的一个放牛打柴的孩子。他一边放牧一边打柴。
四、带荛字诗句解析
傍宅荒山几许长,荛夫芸子纵牛-羊。这首诗出自宋代方回《春日小园即事十首》中。这句诗的意思是,在靠近住宅的荒山上,砍柴的人正在放牧牛-羊。在这里,"荛"的意思是柴草,割柴草。"荛夫"指的是那些砍柴的人,他们通过割取柴草来谋生。"芸子"则是指那些在田间劳作的人,他们通过耕作来维持生活。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。
卞庄已睨斗於菟,荛论方规逐五胡。这句诗出自宋代陈普《咏史下·江统》中。其中卞庄是古代一位英勇的将领,他据守城池,威望显赫。诗中通过“已睨斗於菟”这一形象描绘,展现了卞庄在与猛虎的激烈战斗中毫不畏惧、英勇奋斗的精神。“荛论”指的是江统的智谋和策略。江统不断辩论和探索军事方略,以应对来自五方的胡族侵略。这里的“逐五胡”既是对江统智谋的肯定,也表达了对保卫国家、驱逐外敌的坚定信念。这两句诗通过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,既展现了卞庄和江统的英勇和智慧,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为保卫国家而付出的努力。
琼田瑶草芟芃荛,江蓠泽兰成艾萧。这首诗出自明代刘基《燕歌行》中,荛在这句诗中的意思是“杂草”,指代无用或者不需要的植物。“琼田瑶草”象征美好、丰富的事物,“芟芃荛”则象征混乱、无序的状态,“江蓠泽兰”与“艾萧”的对比,进一步凸显了这种变迁的强烈。这句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:在美好的田野上,原本丰富多彩的瑶草被除去,只剩下了杂乱无章的芃荛;而在江河边的蓠泽中,高-贵兰草却沦为了普通的艾萧。整句诗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世事变迁、物是人非的感慨。
通过以上对生僻字“荛”的详细解读及展示出的相关文化背景,我们可以发现,尽管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并不高,但每一个生僻字都承载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它们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值得我们去探寻、去传承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些神秘而美丽的生僻字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