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圊溷是什么意思(古代打仗动不动几十万大军,他们怎么上厕所?)

2024-12-03 10:09:27    100 次阅读


大军如厕:自古立规

这一疑问虽然听起来有些尴尬,但其实却是一个为大多数军事家所重视的问题,在许多古代军事著作中,都有所提及。

比如我国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,就曾在其著作《墨子》中,对军队厕所的建设,作出了专业的阐述:

“五十步一井屏,周垣之,高八尺。”

这句话中的“井屏”,指代的便是简易厕所,按照墨子的理论来看,大军建设厕所,需以五十步为限,相隔如此距离,就要设立一个公厕。

而且,通过“周垣之”这三个字,我们还能认识到,厕所还需要用墙围起来,并且其坑深度还要达到八尺,用今日度量单位来衡量,也就是一个深达165厘米的大坑。

墨子一番话,在今日看来或许有几分夸张,但须知墨子此人在古代,其守城所造是相当高的,传说墨子造的守城器械超过公输班,后世甚至还专门创造“墨守成规”这一词,来喻指墨子强大的防守能力。

尽管,墨守成规在后世多是形容刻板,但不可否认的是,“刻板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稳定,墨子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,因此,墨子所撰写的军事理论,还是具备一定权威性的。

而事实也确实如此,按照墨子的布置方式,不仅能让军士都有厕可入,还能防止粪便相聚形成大规模的气味。

同时,一个接近两米的坑道,还足够容纳一个营军士的排泄,待大军开拔后,只需用土进行填埋,便能完成处理,可谓是方便快捷。

之后,当时间来到东汉末年时,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,又在这一基础上,进行了一些新的改动,并被陈寿记录在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中:

“所至营垒、井灶、圊溷、藩篱、障塞皆应绳墨。”

这句话中的“圊溷”,指的便是厕所,也就是说,诸葛亮着重强调了厕所建设的规整,这让军队的后勤建设变得更具规则性,让营队的所属更加明了。

当然,以上两者大多是运用于大军行进,因此具备挖掘厕所的条件和人力,比如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,就曾在著作《卫公兵法》中,专门强调道:

“诸兵士每下营讫,先会两队共掘一厕。”

这其实就是指,当营地刚扎下时,大军就应该先派两队士兵挖掘厕所,以备不时之需,如此“先行”之策,可见厕所挖掘工作的重要性和繁重性。

可大军作战向来是瞬息万变的,不可能每一次作战都是“大军行进”,有时候仍会存在“小股突击”的情况。

而针对这一种情况,古人也有着便宜行事的策略,如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中,就曾记载过李广将军率部突击匈奴的情景:

“广行无部伍行陈,就善水草屯,舍止,人人自便。”

简单来说,就是当小股部队进行突击行进时,那就无需专门挖掘厕所了,队伍中的军士自行解决就可以。

毕竟,小队伍突击时,一者是力求隐蔽,若是修建厕所反倒会暴露目标,二者是在沙漠突击时,队伍的境况瞬息万变,在同一地点驻扎多日的情况并不多,在这种情况下,修建厕所反倒不如随遇而安,如此还要显得便捷一些。

不过,时代进入大明之后,这种情况就十分少见了,因为,此刻的大军如厕模式,几乎已经形成一套完全的体系,就算是小股部队如厕,那也有着严格的规矩。

比如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,在其撰写的《练兵实纪》中,就曾针对“如厕”写道:

“遇久住,则打扫,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。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。”

这其中不仅介绍了排泄物的处理方式,还强调了军士的如厕规矩,那就是夜间不允许出营解手。

除此之外,戚继光对白天如厕,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:

“凡白日登厕员役,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,方准开门而出,毕即还应腰牌,取带回营。”

这强调的是如厕需佩腰牌的制度,军队严整性由此可见。

那从战国时期为开始,直至明清时代为止,如此繁多的大军如厕规矩,究竟有何深意呢,是否也有科学性?

大军如厕:极具科学性和军事素养

事实上,这些看似繁重的如厕规矩背后,也具备着相当的科学性。

比如,墨子之所以强调厕所的距离,其实是为了杜绝疫病的传播,要知道古代作战人数多是上万,按每人的正常排便数量来算,那一支军队每天的排泄足以成吨。

而一旦粪便堆积起来,不仅会吸引大量虫蝇,还会生出无数疫病,若是大军因此染病,那后果不堪设想。

另外,若是大军厕所臭气冲天,那对于地方斥候而言,无异于一个醒目的标记,这使得大军驻扎地的隐蔽性,可谓是荡然无存。

同时,大军厕所位置的选取,也是有讲究的,比如厕所需要远离粮草贮存地,以及水源地等,这其实也是为了杜绝饮食污染的发生。

就算不得已要设置在河水旁,那也需得设于河水下游地带,以确保上游水源的纯净。

除此之外,厕所之所以要用石墙围起来,并在大军开拔后还要掩埋的原因,其实还有关于军情的隐藏。

毕竟,粪池的数量,在一定程度上,与大军设置的灶台有着相同的意义,那就是都能从中算出行军的人数。

因此,大军在扎营时,就必须将厕所围起来,以此混淆视听,而在大军开拔时,还需要填埋坑道,让敌军斥候无从侦察。

至于明朝要强调如厕的时间,以及腰牌凭证制度,主要是防止敌军细作的渗透,须知厕所一般都远离营地,这意味着,如厕的军士很容易被探子暗算,进而取而代之来到营地中进行探查。

最后,就是大军所产生的粪便,在一定程度上,还能作为武器使用,那便是金汁。

金汁此名听起来虽然有几分富贵,但实际就是粪水的提炼物,据《天工开物》记载:

“粪清,毒火以砒,硇沙为君,金汁、银銹、人粪和制。”

由此我们可知,金汁中的首要原料,就是大军所产出的粪水,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砒霜等毒药淬炼,这让“金汁”可谓是毒上加毒。

当大军进行作战时,军士就会在箭矢上涂抹金汁,如此一来,敌军一旦中箭,纵然没有身死当场,那往后的细菌感染,也会让此人失去作战能力,甚至还会因此丧命。

除此之外,守城部队还会将金汁加热至滚烫,当攻城敌军撞击城门时,他们就让金汁从上淋下,对城下的敌军造成烫伤和感染的双重打击,简直就是毒辣至极。

由此来看,小小的一个如厕问题,其中体现的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智慧,凭借这一点,华夏民族或许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