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蜻蜓队长台词是什么(“地铁判官”是不是“有病”)

2024-10-30 08:52:48    100 次阅读

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,本来是想随着心情分享点热爱生活的文字。我首先声明我不是喜欢对所有事情指点一番,仿佛高高在上。只是在被某个事件影响之后,情绪波动很大,根本写不了平淡的文字,这才想把心中想法表达出来,一吐为快。

1.“地铁判官”事件

这两天“地铁判官”频繁热搜,刚看见时只觉得又一个好笑又离谱的社会小事件,没想到现在已经传播的如火如荼。



更有意思的是有文采出众者甚至写出了文言文版《地铁判官记》:

两老者辩座,君子踱步前,闻其辩而逐其判 ,初闻妇占二,欲乎之,随闻翁占十,即判!忽扇之!随走之,二者跟也,后见妇于扇,妇翁诧异也,翁即呼110,然君乃痴儿,遂和也。


刷屏到昨天,我才意识到这个事情影响有多火,而网络上的绝大部分是抱有支持态度。


有人说小伙虽然精神不正常,但是三观很正。也有人评判此事,大家受气于蛮横不讲理的老人已久,这一巴掌瞬间感觉出气了,自己作为看客都舒服。


还有人为“判官”行为做出了点评:不知全貌,不予置评;得知全貌,立即执行!

甚至搬出了我很喜欢的蜻蜓队长的台词:

第一!绝不意气用事!

第二!绝不漏判任何一件坏事!

第三!绝对裁判得公正漂亮!


总之众人纷纷不吝夸赞。


2.事件中的思考

虽然从事件整体角度来看,大爷大妈被打确实有些。。。但我不是一个理中客,我下意识的掐断这个想法,不想从这个角度去考虑,因为我也是个感性的年轻人,还是适合从本质去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。


1.我非常感同身受,理解大家对个别蛮横老人的烦恼,尤其喜欢倚老卖老教训我们,而他们始终站在所谓的道德上;

2.很多这种类似事情发生后,哪怕报了警,警察处理时也会因为有诸多顾虑以及阻碍,无法使正义行为得到维护,也就是大家口中的“和稀泥”,但请永远在内心中保持一份正义,也请关键时刻相信国家;

3.此类事件的当事人或者旁观者都是敢怒不敢言居多,我们对这些事情已经变得麻木,似乎没了勇气,这就更让“坏人”为所欲为。



总之这里面的很多因素,使得他被称为“地铁判官”,认为他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“怒气”。实际上我们追捧的不是这个人,是让无数次面对类似行为而不敢站出来的我们找到一个情绪宣泄口。


当社会公共伦理失序偏颇,就会爆发一些具有强烈极端色彩的个性事件去纠正。因为这种简单粗暴、爽快直接的案例更能符合我们朴素的价值观。


一个人火了之后,那现在的网络连底裤都能给扒出来。。。目前网络上就有传闻“判官”涉嫌性骚扰。


在某漫展上“判官”对展会上的女生有骚扰行为,最后也是因为精神方面原因躲过了处罚。事件真实与否我不清楚,也不重要。


一些人对这个无法证实的消息进行吐槽,认为这种人都值得追捧那真是我们有病。此事引发的一小撮观点,再对比之前的主流方向,就值得引发我们一些思考了。


“判官”被追捧,不仅仅因为他干了一件让我们觉得很爽的事情,更源于大家认为的“三观很正”;只是若性骚扰时间真实存在,那么又说明了他“三观不正”。以己之矛攻己之盾?



3.“判官”事件本质

追捧“判官”这个人本身就说明大环境,说明这个社会有点“不正常”了。

我们面对很多事情时候,不敢挺身而出,不敢伸出援手,甚至大声呼喊也做不到,只能寄希望于一个精神方面不正常的“判官”出现,做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,之后在心里大呼痛快。原因就是“判官”有丹书铁券,法律在某些时候对他是失效的。


而我们正常人,则可能会对此付出代价。如果你打人了,无论过错,哪怕是见义勇为,多半也会判为互殴,你会觉得公平吗?你能接受这个结果吗?这才导致很多时候,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不是不想,是不敢。


鲁迅先生的《狂人日记》中,精神病患者看似有病,实则有“病”的是我们很多貌似正常的正常人。正如小说中说:这历实是没有年代,满本都写着两个字“吃人”。那个吃人的社会,充斥着狮子的凶心,兔子的怯弱,狐狸的狡猾。


一个“吃人”的社会,让一个精神病患者看的一清二楚,正常人身在其中,反而看不到。

你说这算不算有点“不正常”?


我不知道这种“不正常”要怎么矫正,也不会呼吁大家当一个热血侠客。我只是希望这些文字能引发你的一些思考,当别太较真。

顺便记得永远在内心处保持一份正义,

热忱之心不能泯灭。

相关推荐